[2025-09-25 18:00]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智库作用,鲤城区人大常委会推出《智汇“十五五” 代表齐献策》专题系列,广泛汇集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的专业智慧与一线经验,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文化繁荣、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聚智献策,为打造“品质名城·现代都市”贡献更具前瞻性、实操性的人大方案。
鲤城区人大代表、江南2号文化艺术园区创始人林克珊提出,鲤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富集区,不仅肩负着守护历史文脉的厚重责任,更蕴含着以文化创新激活城市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机遇。为进一步推动鲤城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文化引领型发展,建议将激发民间文化创造力作为核心抓手,系统构建有利于文化新质生产力生长的政策环境与产业生态,使鲤城成为立足闽南、辐射全国、对话世界的文化创新示范窗口。具体建议如下:
为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存量空间的文化活化转型,建议对符合条件的老旧厂房、历史建筑改造为文化场所的项目予以精准政策扶持。核心是在土地性质变更、产权登记及配套费减免上打通路径,并探索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的阶段性减免,切实降低初期运营成本,加速“工业遗存”向“文化富矿”的价值转化。
建议设立“鲤城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构建以展览策划、公众参与、文化传播与品牌影响力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分级给予运营补贴、项目奖励或票务补助,强化“精准滴灌”,以提升资金引导效能,推动民间艺术机构实现社会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深化文化场馆审批流程再造,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现审批绿色通道化。系统简化消防、环保、文体等准入要求,明确责任与时限,积极推行备案制与承诺制试点,着力压减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营造“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一流营商环境。
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重点支持民间场馆引进高水准展览,对经认定的优质境外项目,给予场地租金、跨境物流及宣传推广补贴。同步加快建设“数字文脉·智慧鲤城”线上平台,运用VR/AR、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沉浸式展示与全球化传播,助推鲤城文化从“在地特色”向“国际潮流”跨越。
来源:鲤城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