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春县依托本地气候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导群众发展柑桔、佛手茶、枇杷、花卉等特色农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技术、市场信息不畅、营销观念传统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滞销、卖不上价钱等问题。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永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履职新模式,把县域内涉农行业各级人大代表的人才资源集中起来,有效整合,创建“永春人大代表强农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
【主要做法及成效】
“永春人大代表强农服务平台”内设代表沙龙社、协商议事堂、群众接待室,外延覆盖全县22个芦柑、佛手茶等果蔬基地服务点,有效打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永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沉下去“听民需”
“这片地种了几十年芦柑,土地板结硬化,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土壤,提高柑桔的产量和质量呢?”芦柑种植大户张良烽急切地问道。
泉州市人大代表、永春县五里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姚春华费力地挖起一块土板说道:“这是施用化肥不当导致的,土壤酸化厉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一步步来,第一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第二在闲置的地方种植绿肥,通过发酵产生一些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东西。再来是把枝秆还填,借由反应堆产生二氧化碳,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来增加产量和质量。”
市人大代表、强农服务平台联络组长颜禧童介绍,此次活动,时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备战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段,平台协调组织23名市、县人大代表、技术专家分组、分片到全县12个芦柑基地把脉开方,现场解答果农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芦柑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向果农交流传授芦柑园的管理技术与经验,受益群众达730多户。活动还向农户捐赠提供生物农药500多瓶、口罩2500多个,保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
请进来“议民事”
“今天,召集各位茶叶种植大户过来,主要是围绕大家都很关心的‘如何从源头终结茶叶农残’这一主题,分别从物理调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治3个议题入手,展开讨论、头脑风暴。”
“物理调控可以根据茶园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采取黄板诱杀、信息素诱杀、灯光诱杀、糖水诱杀等方式,采用棋盘式、闭环式或小之字形布局,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诱杀,效果好,省钱又环保。”
“能不能把出口欧盟、日本的茶叶农残标准梳理出来、把禁用农药清单列出来,让我们好对照使用。”……
大家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把看家本领都亮出来,把想法都说出来,干货满满。
“这是代表沙龙社应广大茶农要求,为编制永春茶树病虫害防控及农残控制指导手册,开展的一场主题沙龙活动。”市人大代表、永春县农业局种植站站长,主持本次沙龙的姚建族颇有成就感的说道。
带出去“帮民富”
如何帮助勤劳的农民们摘取丰收的果实,让口袋满起来,笑容飞起来,成为永春人大代表强农服务平台最关心的事情。
“强农服务平台成立之初,就有意识地把经营涉农公司的各级人大代表吸收进来,好让他们在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发挥更好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接,人大代表和农民之间逐渐构建起‘代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农产品‘产得出 ’‘销得掉’‘价格好’。不到一年时间,平台内就有5名代表的公司与18个果蔬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加工销售芦柑、茶叶、花卉、枇杷、黑米、红米、生姜等农产品500多吨,带动农民创收7000多万元。”永春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张炳根说。
同时,各级人大代表还纷纷通过网络直播现场带货销售,为农民增收拓宽有效渠道。比如,泉州市人大代表、永春县桃城镇党委书记郑志刚利用首届永春网络柑橘节举办契机,现场推荐永春岩柑,当日吸引12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销售岩柑2万多斤。
“人大代表强农服务平台,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使代表更直接地联系群众,更高效地为民解难题,更有力地助推永春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永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康思坚如是说。
【经验与启示】
1.切准“需求”是前提。群众的需求就是创新方向。永春县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农民增收致富这一迫切需求,找准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效整合县域内涉农行业各级人大代表的人才资源,使代表履职由“散”变“专”、由“虚”变“实”,让百姓的利益诉求“有回应”,使代表反映的问题“得落实”。
2.创新载体是关键。便捷、高效、接地气的强农服务平台的搭建,创新了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方式,确保代表履职“全天候”。在“平台”上人大代表或通过现场解疑释惑的方式予以帮助协调解决;或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督促进行解决;或通过约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解决等形式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实现代表与群众、代表与人大和党委政府的循环式互动,提高了代表履职效率,增强了履职实效。
3.为民惠民是目标。建立平台是手段,解决问题是根本。强农服务平台作为代表联系群众的活动载体,代表主动沉到基层,及时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人大代表和农民之间建构“代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农产品滞销问题,牢牢守护农民“钱袋子”。人大代表通过强农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有力地提升了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