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大欢迎您!|   保密提醒
首页>监督工作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2021-07-22 16:00]

王虎文 陈学明 李小键

1996年至2002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曾先后7次深入泉州市所属的晋江市,总结晋江发展成就,提炼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成为引领福建省和泉州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8年7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考察福建,首站来到晋江。他说,16年前,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的“晋江经验”,到现在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从贯彻落实“晋江经验”入手,积极履行法定职权,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让“晋江经验”在各县市区开花结果。

 


图为泉州港石湖港区。(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1


 

加强人大监督,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晋江经验”的鲜明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列入经济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审查和批准预算决算,听取和审议工作汇报,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5年7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和16名常委会委员,分四组赴11个县(市、区)和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现场查看相关企业和项目,听取市政府及10个市直有关部门汇报,了解全市用好用活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等情况。

 

2020年12月,陈灿辉带队视察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全面深入调研,让市人大常委会不仅清楚地看到全市各地实体经济发展的“亮点”,更对其中的薄弱点心中有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发展信心与动力不足、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发展环境亟待改善优化等问题,大家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营造发展氛围、突破要素瓶颈、推动产城港融合等方面狠下功夫。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市政府高度重视调研报告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金融、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发展步伐,推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土地、人才、科研平台要素保障,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工作。经过各方面努力,这几年,泉州市实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各类企业近30万家,其中99.8%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全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执法检查,既充分肯定市政府在推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方面取得的成效,也直截了当指出金融支持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小微企业依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检查组提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引导服务和监管、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等五条建议。

 

为使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尽快“落地”,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安排惠企资金8.26亿元,统筹各类资金8.67亿元扶持中小微企业,全年累计减税降费50.48亿元。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释放资金17.51亿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功能。充分发挥12345民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按照“马上就办”要求,第一时间处理企业反映事项,抓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和规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总额12151.23万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规范运行网络平台,有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2


 

深入调研,
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

 

营商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地方经济发展。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2019年春节刚过,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带领的调研组就出发了,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管委会和115家不同规模企业、行业协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这次调研题目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走访和座谈讨论,把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分为财政支持、融资方面、税费方面、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用工、社会保障、市场开拓、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政策宣讲与设置等11个方面,形成75条建议和意见,交由市政府逐条对照处理与整改。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积极改进工作。接着,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密集推出。比如,认真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措施,实施“一张表格管到底”的惠企政策资金清单目录管理机制;整合调剂惠企资金,2019年督促县级兑现配套奖励资金3519万元;强化精准服务,“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畅通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渠道;在人才评定和安居保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发力,共减免税费47.08亿元。

 


市人大常委会在泉港区企业调研扶持企业政策落实情况。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19年2月底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又唱了一台“大戏”:一是领导带领三个专题调研组,围绕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中介服务组织管控、推进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平台建设等重点,了解收集6个方面37个问题。二是组成6个暗访小组,通过现场跟踪、随机抽查、回访当事人、深入工业园区与企业主“私聊”等方式,收集到41个具体问题。三是通过市县乡人大三级联动和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收集到涉及营商环境7个方面160多个具体问题。同时,先后召开19场(次)会议,20多次约见重要审批部门负责人。

 

4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拿出一份《关于当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的意见》报市主要领导。当月底,市委专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及时就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等作出部署。

 

市政府迅速行动,认真研究处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建议和报送的“问题清单”。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委托”放权模式,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二手房交易登记“一口式”改革,将原来“水、电、气、广电”分窗口多次申请升级为“一窗受理联动过户”;开发“营商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把窗口服务抽样和回访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等等。

 

3


 

跟踪监督,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0年以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帮助当地民营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而努力。

 


泉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各类企业近30万家。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2020年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全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重点突出,直指相关机构和企业对法律实施重视程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执法力量不足,部门执法职责边界不清、执法主体职责不明确、执法调查取证难等问题。检查组提出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协作机制、依法加强行政监管执法、加强宣传培训等建议,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

 

市政府加大执法和法律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网络市场监管、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等市、县联席会议机制,梳理5725份政策措施文件,废止3份有违公平竞争的文件;完成全市12315“五线合一”整合,先后开展“惊雷6号”、“昆仑”、“昆仑2020”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加大对保健市场、网络交易、服装鞋帽和生活用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进行整治,共破获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682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66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70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当地进一步形成。

 

2021年3月至4月,市人大常委会又一次成立调研组,对全市工程建设许可和不动产登记等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专题调研意见,市政府紧盯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三大目标,迅速推出一系列整改举措,促使营商环境在各个具体领域改善和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