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7:13]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五五”时期必须深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化。对此,市人大代表苏永钢建议: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工艺制品等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超60%,是泉州产业的核心支柱,这些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正面临人力成本上升(人力成本年均增10%)、利润空间压缩(鞋服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竞争等压力。这些传统产业要在未来继续焕发生机活力,必须借力数字化转型,在深化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能、融合人工智能、优化核心环节、强化产业链协同、补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十五五”期间,政府要鼓励企业对标智能工厂,通过打造智能工厂示范、引入AI质检、物流机器人等降本增效。并通过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力政策打破技术壁垒,结合数字海丝开拓全球化市场。
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泉州作为民营经济重镇和“晋江经验”发源地,发展新兴产业不仅是破解传统产业增长模式困局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全球竞争、破解资源约束、重塑增长动能的战略刚需。目前泉州新兴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未形成产业生态,未来发展还存在以下矛盾:一是民营经济“船小好调头”但创新风险承受力弱,需要政策兜底;二是泉州县域经济资源分散,亟需市级统筹;三是侨乡优势尚未转化为合作技术优势。政府要紧扣“制度创新、生态集聚、政策兜底”三大核心,鼓励培育新兴产业。通过优先采购本地绿色建材、带头应用工业软件等方式加强市场牵引,激活需求侧动力。
三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引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尤其对于民营经济活跃但高端要素不足的泉州而言,引进高端人才是突破产业瓶颈、抢占新兴赛道的战略支点。政府要探索通过“柔性引才+本地培育+侨智回流”的方式引进人才。设立优渥条件柔性引才,试点“人才投”,允许财政资金跟投人才创业项目,建设孵化型平台,为人才免费提供实验设备,成果转化后人才团队享有成果主导权。利用本地大学培育梯队人才。联合华侨大学开设“AI+制造”培训课程,鼓励企业员工回炉学习。泉州作为著名侨乡,侨胞资源是个宝库,侨胞中的科技人才、国际视野都能为泉州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政府要通过建设侨创基地,吸引优秀侨胞回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