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大欢迎您!|   保密提醒
首页>代表之窗

【听代表讲履职故事】李文芳:“功夫村长”的窑变之旅

[2022-12-17 11:12]

装窑、祭窑神、点火……太平宫窑复烧,成功点火的那一刻,望着炉膛内熊熊燃烧的火苗,我笑着笑着,笑出了一行泪。那是喜悦的,欣慰的,如释重负的,期待丁墘村扶窑直上九万里的泪啊!

而就在两天前,我还是一筹莫展。因为,连绵的阴雨已经连续下了十来天,太平宫窑前面的小广场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施工。可是为了这场复烧点火活动,县里已经两次召开了协调会,面对众多领导和专家的质疑,我只能硬着头皮,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保证如期完成活动场地的基础建设和会场布置。”

站在泥泞中的我,任由雨水顺着眉毛、嘴巴一直流到心里……天气好冷,心好累!我忍不住抬头望天,默默祈祷:“这个项目事关丁墘村的发展和子子孙孙的未来,虽历经磨难却终于即将启用,并且有重要领导将莅临现场揭牌,老天啊,这场地设施收尾的关键时刻,您快点放晴吧。”其实,那一刻,雄心万丈的我,一心要带领村民努力奋斗,摆脱发展困境,走向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我,心口犹如泰山压顶般,踹不过气来。

思绪不由自主的回到了四年前,那一天是10月1日,我正式上任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委会主任。丁墘村是德化人口第一大村,户籍人口6800多人,常住人口20000多人。丁墘村的地理位置极佳,就处在县城中心,但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却一直发展缓慢,和县城中心的另外三个村宝美、浔中、丁溪村相比,差不多要落后20多年。丁墘村的整体形象和口碑都很不好,被形容为“刁民多、拳头师多”的野蛮之地,县里的一些民生工程、经济发展项目无法落地建设。我在两任龙浔镇党委书记的持续动员下,最终答应回乡竞选村委会主任,并且顺利地高票当选。

其实,我原来是武术散打运动员,曾于1991年到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先后在湖南省拿过三届武术散打擂台赛冠军,1998年在泉州市安溪县创办了武术学校。长期在外的我对村务工作并不熟悉,对家乡德化作为世界陶瓷之都的文化背景也知之甚少。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人们开始喜欢叫我“功夫村长”,而我也自此开始走上了一条漫漫的长征之路……

上任伊始的我立即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全村各个地方进行考察调研,笔记本里记录下了太平宫窑、丁墘瓷厂、庠柄山窑、德化党支部旧址、大卿宫摆大龟、瓷帮古道的守护神妈祖宫、罗汉松王、霞蒲堂古厝、霞蔚堂古厝以及德化的文笔峰——凤翥山尖、西天尖,还有德化县陶瓷文化艺术的摇篮——科技园陶瓷园区,里面居然有着陈应奎、陈洪照、陈石这些历史名人,柯宏荣、连紫华、陈明良、林建胜这些中国工艺美术工艺大师和数十名省级大师。随着调查的深入,丁墘村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资源逐渐呈现在我的笔记本里,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上任第十七天,村两委工作会议上,我以详实的调研材料为基础,拿出了初步的规划方案,提出丁墘村要“以太平宫窑”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然,曲高和寡,无人响应。

于是我更加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想要拿出更加有说服力的方案。以前每天早上总是睡到八、九点钟自然醒,上任之前的那一天晚上临睡前,我把闹钟调到了六点钟,一个月以后已经不需要闹钟,每天到点就自然醒了。我每天到村里各个角落做调研分析,走访群众和村民代表,拜访学者和企业家们……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丁墘村的底蕴非常深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丰富的陶瓷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只是以前没有去挖掘而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里。我相信,这些文化资源一定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发现他们的人出现。我更加相信,我就是那个人!我出现的使命就是发现他们,唤醒他们!

坚持不懈中,在我上任两年后,丁墘村成功推动了“大卿宫摆大龟”民俗文化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宫窑祖的传说”成为德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申请了“世界最高罗汉松” “世界最大糯米龟”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由此,丁墘村的文化旅游事业一步步走向成熟。

在这过程中,太平宫窑始终让我魂牵梦绕,无法放下。

据史籍记载,丁墘村是德化五大古窑场之一,自北宋以来就窑火不断,并且连接德化陶瓷的外销通道“瓷帮古道”。偶然机会在一本标明时间为1984年10月18日,落款闽浙古名窑瓷器鉴定学习班选印的《德化瓷窑址器物图资料》上清清楚楚写着太平宫窑始于北宋年间,据此推算,太平宫窑筑窑烧瓷大约在公元980年左右。因附近有一座太平宫而得名,该窑于1956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华东工作队和晋江地委宣传部组织的文物普查组调查发现。窑址周边有历代筑建的龙窑,涵盖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其中解放后成立的村办丁墘瓷厂延用到上世纪90年代。

 

其实,太平宫窑对我也有着童年回忆里不可磨灭的印记。小时候,我母亲在瓷厂里工作,在陶瓷杯子、碗和勺子上画画,画竹子、梅花等图案。幼小的孩子没人管,只能带到厂里任其四处走动。调皮捣蛋的孩子最喜欢爬树,偶尔跑到窑址旁边村民的菜地里,偷偷摘一点黄瓜、西红柿、豌豆来充饥。想到这里,上任第一天的我便直奔记忆中的窑场。

自村部行走不及千米,就到了千年古窑场——太平宫窑所在的丁墘村老瓷厂,没想到映入眼帘的却是残墙断壁、荒草凄凄,满目的苍凉,一刹那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地处繁华闹市的科技园中,原本是德化出口大户、承载着丁墘村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来源的老瓷厂竟然如此衰败,令人触目惊心!伤感之余,我突然被一串尖锐的机器轰鸣声拉回现实,循迹而至,方才发现破败的厂房里有几台锯木头的机器,一堆木头以及堆积如山各种各样的垃圾。记忆中那两条依山而建、似蛇如龙的龙窑却不见所踪。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走去,突然,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一片小树林下隐隐露出了两条长长的龙窑,窑的棚盖已经不复存在,原来左右并行逶迤而上,犹如双龙戏珠的两条龙窑如今竟然蜷缩在一片荒地里,每条窑身上面是密密麻麻齐人高的荒草和十多棵四、五米高的朴树和樟树,拨开杂草仔细端详,只见众多树根四处游走,窑体被撑开出现一条条裂缝,多处坍塌……

面对此情此景,我心痛如绞!我的脑海里如放电影般,浮现出儿时人声鼎沸的丁墘窑场,如今却在时代的变革中沉沦、荒废。那一刻,我毅然决定:一定要让太平宫窑复烧,重塑昔日的雄风!我坚持认为,丁墘村那些等待我出现并唤醒他们的文化之魂中,太平宫窑一定最迫切,一定最期待。

初心如磐。为响应党中央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化,让文化全力为产业开路,实现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一方,我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四年多没休息过一天,调研、论证,目光遍及一草一木;到各文化部门寻找相关资料,记录下一点一滴;拜访一百多位专家教授,邀请他们莅临指导,从他们的一言一行里偷师学艺……四年的持之以恒,太平宫窑迎来了复烧的历史时刻,丁墘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

皇天不负苦心人,应该是我的诚信和坚持感动了老天,在点火复烧活动两天前,雨终于停了。

众多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共同见证太平宫窑这个世界遗产德化窑的活化石重燃复兴之火。活动顺利举行,当成功点火的时候,我在内心默默敬了三杯酒:一敬天地,二敬父母,三敬自己。感谢天地,赐予我们这一方宝地;感谢父母,教育我做人本分还要奋进努力实现梦想;感谢自己,坚守内心深处那孤独而倔强的灵魂。

当天傍晚,太平宫窑火熊熊燃起后,天空突然绽放出了绚丽夺目的艳红彩霞,和跃跃跳动的窑火天地呼应,好似在喃喃细语,又似在挥手致意,令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殊感欣慰,一路得到不少领导、贵人帮助,“功夫村长”总算不耽误“工夫”,千年瓷窑已经“窑变”,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因为这场“窑变”,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结束;

因为这场“窑变”,一个新的时代款款而来;

因为这场“窑变”,一个绚烂华章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