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18:00]
履职为侨担使命 巾帼建功展风采
——记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钟文玲
楚天阔 王虎文
钟文玲同志现任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泉州市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任现职之前,历任晋江市贸促会会长、晋江市妇联主席等职。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扎实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勇挑重担,承担省重点项目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求真务实,为做好、做实人民群众代言人,经常深入基层,倾听侨界心声,实地调研群众反映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人民群众建真言、献实策。
挑重担,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任泉州市侨联副主席后,主动承担重点项目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该项目是国务院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已列入省“十三五”规划、省海丝核心区计划。最近又被列入福建省“数字丝路”建设重要项目。该项目将密切全球炎黄子孙的天然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民族复兴发挥积极作用。该项目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侨务工作指示的重要举措,既是重要的历史责任,也是重要机遇,意义重大。2015年,省政府把项目建设任务交给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均多次现场调研、指导。项目由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牵头,市侨联具体负责建设任务。钟文玲同志接手项目建设任务后,全力抓好项目招标、体验馆筹备等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19年底完成招标,现已初步完成族谱数字化系统、寻根服务系统、侨情管理系统等核心软件建模,筹建寻根体验馆,已征集、扫描族谱7000多册,涵盖90多个姓氏;同年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沈慕羽书法文物馆设立首个华裔族谱海外征集联络处,拓宽了海外族谱资料来源,也为当地侨亲寻根谒祖提供了方便。
在今年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钟文玲同志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呼吁“将该项目列入我省重点推进事项,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并适时提请列入国家重点工作,提高项目整体战略定位”,提出“设立专门机构”等建议。建议提出后,得到了省、市有关方面的重视。
勤履职,各项分管工作亮点纷呈
除重点项目外,钟文玲同志分管的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其他方面工作,也是亮点纷呈。华侨博物馆是泉州市侨联下属华侨专题博物馆,2018年底全国侨联批准认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一是展览活动丰富有特色。精心组织多个海丝文化精品临时展览,大力宣传华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2019年联合云南省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推出“永远的丰碑——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80周年图片展”及系列华侨文化活动;与华侨大学等联合举办“华人华侨爱国故事青年绘本创作人才培养”成果展,广泛宣传泉籍华侨的爱国贡献;联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马六甲沈慕羽书法文物馆等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根脉何处——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展览和“世纪峥嵘 凛然长歌——纪念华教领袖沈慕羽先生逝世十周年书法展"。二是宣教活动多样有创新。与市纪监委、统战部等联合在《泉州晚报》推出“追忆泉州华侨孝廉故事”专栏,专题介绍华侨先贤的光辉事迹;开设“讲侨史·知侨心——侨史课堂”,开展青少年教育;暑期举办首届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开展“月明灯昼-南洋风情花灯制作活动”、“月是故乡明——话中秋·诵古诗·做月饼”活动等富有南洋特色的教育活动。三是学术研究深入有提升。积极开展侨史、侨情、侨批、侨乡等与海丝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获中国博物馆协会项目经费资助;《泉州人在南洋》一书获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四是藏品征集保管有收获。2019年征集、购买41件/套,182件涉侨文物资料;完成东侧二、四楼文物库房改造,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钟文玲同志分管的侨情信息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年来扎实推进全媒体整合,统筹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乡讯、侨情专报等载体,对接省侨联设立“福侨世界总网泉州站”,建立与省侨联上下联动、共享资源、互联互通的宣传新模式,拓宽宣传渠道;组建“闽侨智库泉州委员会”,吸收成员93人;组织召开信息宣传工作会议,加强信息员培训;积极建言献策,反映侨界声音,全市侨联系统获《中国侨联》杂志采用8篇,省以上侨情专报件采用18篇,获市委办《侨区快讯》采用17篇,均创历史新高。市侨联获2019年度全省侨联系统信息传播工作集体一等奖,钟文玲同志也获个人二等奖。
迎“战疫”,服务大局情系侨胞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中央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响彻祖国大地,钟文玲同志冲在前、做在先,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正月初二就到市指挥部参加防控会议,与市侨联班子成员一起发动海外侨胞捐赠我市紧缺的防控物资,为我市挺过最艰难时刻做出重要贡献。此外,钟文玲同志还以省人大代表名义,向市人大侨台民宗工委捐赠口罩1000个、测温枪1支,得到市人大等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海外疫情暴发后,钟文玲同志服从市指挥部外事组安排,任全市境外来泉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点专项检查组第5组副组长,又投入到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紧张“战疫”中。为进一步加强对境外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点的规范管理,全面排查集中医学观察点管理服务情况,受泉州市政府副市长、第5组组长肖汉辉委托,第5组副组长钟文玲率由市场监管局、卫健局、统战部、侨联相关同志组成的小组,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基层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海外侨胞防疫服务工作,负责马来西亚等国家疫情调研和研判等工作,配合外事小组发出《泉州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配合市委市政府为海外侨胞寄送防疫物资,提供防疫资讯,起到了暖侨心、稳疫情的重要作用。
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钟文玲同志带着问题调研,思考防控工作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心系桑梓 共抗疫情 泉州华侨在行动》等多篇调研材料,分别被市委《侨区快讯》和《学习强国》采用。“我是一名省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疫情关键时刻更应该站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是在侨务战线,还是在疫情防控的一线,钟文玲同志都勇敢迎战、努力奋战,以柔肩扛起责任,彰显了共产党员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先锋本色。
心连心,深入基层反映群众心声
担任省人大代表以来,钟文玲同志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主动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力争从侨界群众角度想问题、解难题。
在与基层和侨界群众交流的过程中,钟文玲同志了解到很多侨界群众有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纠纷协调等方面的需求,她结合自身在侨联工作的便利,一方面按上级侨联的要求打造基层侨胞之家,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全市各级侨联服务侨界群众工作力度,帮助部分侨界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协调了不少侨界矛盾纠纷,维护了侨界群众权益。
钟文玲同志深入分析、研究调研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提出《关于补齐国家级开发区基层治理短板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建议大力推进便民服务智能化》等建议、议案。其中《建议大力推进便民服务智能化》一文还被《中国侨联侨情专报》采用。此外,钟文玲同志牵头起草的《基层侨联建议源头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分别被《中国侨联侨情专报》2019年9月6日4959期、《福建省侨联侨情专报》7月9日第131期采用;《泉州市侨联致力推进华侨文化建设,基层针对四个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被《福建省侨联侨情专报》9月16日第164期采用,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力争从百姓角度、群众身边的问题出发,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利。”钟文玲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还表示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方针政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利,努力塑造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形象,争做一名优秀的人大代表。